中国美术在发展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经典作品,能让我们感知到,经典,当有其该有的、不可取代的面貌!与经典相伴的是重要性、稀有性、永恒性等特点,而将这些特性串联起来的,则是一条经历时间淬炼的主线。而这个淬炼的过程所对应的正是一件美术作品的蜕变之路:从单纯的记录功能,到逐步被创作者赋予特有的人文精神,到获得专业群体的学术认可,再到得到社会大众的礼敬——一件经典之作始修成。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文化月刊》携手北京石上清泉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中国美术百年经典”大型展示活动,把众多的美术经典作品汇聚起来,时间从百余年前跨越至当下,集结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鼎力呈现一场丰富的艺术盛宴。这其中,囊括了极具代表性的近现代艺术大师的重要作品,也邀请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影响新时代艺术发展潮流的当代优秀艺术家参与,努力打造一个集权威性、学术性的高端艺术平台。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虹庐,生于浙江金华,祖籍安微歙县,近现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他的技法受李流芳、程邃、髡残等影响,兼法宋、元各家。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中年画风苍浑清润;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晚年尤精墨法,创“五笔七墨”之说,有时在浓、焦墨中兼施重彩,并以“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写出浑厚华滋的山川神貌。也作花鸟鱼虫,奇崛有致。精金石、书法、篆刻之学,对画论画史尤有研究。曾在北京、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等。
吴湖帆(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澂之孙。曾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其山水从董其昌、清初山水“四王”,上溯宋元各家。其画风秀丽丰腴,清隽雅逸,设色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黄君壁(1898-1991),原名允瑄,字君壁,号君翁,以字行,祖籍广东南海,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一代"画坛宗师”。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又名季爰,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和许多画家一样,张大千也同样经历了描摹之路。但他师古而不拟古,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了创新,最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泼墨,创造了泼彩、泼彩墨艺术。其画风在30岁前求“清新俊逸”,50岁左右取“瑰丽雄奇”,60岁后臻“苍浑渊穆之境”。
钱松喦 (1899-1985),江苏宜兴人,又名松岩,著名中国画家。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委员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钱松岩以山水画享誉现代中国画坛,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以稳健、凝重、沉着、浑厚为典型特色,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他是近现代“以书入画”的典型实践者,从其画风中可以看出篆隶和魏碑的影响。他说:“国画在技巧上的发展,和书法不能分割,即是把书法精神,渗透在作画技法表现中去,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民族风格。
傅抱石(1904-1965), 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原名长生、瑞麟。祖籍江西新喻县(今新余市),1904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少时家贫,11岁时,傅抱石跟随邻家刻字铺和裱画店的师傅学习刻字、裱画,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铺垫了最初的基石。后由街邻资助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附小。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江西第一师范艺术科,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得徐悲鸿之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研究部,攻读东方美术史及工艺、雕刻。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颇得好评。翌年7月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抗日战争时期,在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任秘书。后定居于四川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执教。1942年9月在重庆举办壬午个人画展。1946年返迁南京。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
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黑龙江省国画会会长,冰雪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五十年来,于志学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 、人的 “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他创作的人物和小品画,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卷气和笔墨气韵,彰显出时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风范。在中国画绘画理论上,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中国水墨画审美内涵、“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的美学观点和“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的学术主张以及二十一世纪人类新型的审美标准“智邃远”和 “冷文化”等学术思想和概念。多次荣获各种国内外大奖。
龙瑞 1946年生,四川成都人。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为李可染先生研究生。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长、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谭继文,1952年生于重庆市,土家族,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群文研究馆员。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重庆中国画学会理事,原重庆美协理事。谭继文翻越千山万水,发现历代画家还没有人表现过武陵山和太行山的沉积岩。那一捆捆平行线裂纹让武陵山和太行山更有形式美,经长期写生和在生宣纸 上涂抹后,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平行皴。谭继文所创造的平行皴新笔墨语言是在继承古人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提高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其作品所表现的是武陵山和太行山的阳刚大气和雄浑壮观,追求的是形式感、厚重感、运动感,张扬的是民族魂,传递的是中华情,他的创作为续写中国山水画创新史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先生曾评价他:“土家族画家谭继文自幼在重庆山乡生活,沉积岩经地壳裂变形成的平行线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遂情有独钟地大胆运用于山水画创作,经五十年锤炼,焉然创‘平行皴’独立于山水画坛。”
林容生,1958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